关于大赛

About

比赛形式

(一)参赛对象:全国本科院校商科类、财经类、管理类等专业的本科学生。本次竞赛为团体赛,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每队4名参赛选手、指导老师不超过2名。

(二)比赛阶段:分校内赛、区域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校内赛采取线上形式,校内赛参赛队伍数量最低5队、最高不限。区域赛和总决赛均采用现场比赛的形式。总决赛由区域赛中晋级学校参赛队参加。

(三)比赛晋级:每个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大赛提供的专用平台上进行试用和校内选拔赛,选出一支由四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参加区域赛。

(四)全国七大比赛区域:
1.华东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山东);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比赛内容

本次竞赛各个阶段内容不尽相同。校内赛利用网络采用大赛专用平台进行模拟企业经营实战比拼;区域赛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进行模拟经营实战比拼,第二环节利用大赛提供的专用分析工具进行企业经营分析;总决赛环节,敬请留意大赛通告!

校内赛

一、竞赛形式:学生组队参加校内赛,四人一队。通过互联网进入大赛提供专用平台,分角色经营一家股份公司,从战略规划、投资选址、物资采购到人员招聘、薪酬设计、生产研发、市场营销、产品销售以及投资、融资、股利分配等一系列的生产经营决策、投融资决策、分配决策的制定执行。比赛需进行6期经营,共耗时6天。每一期操作一天内完成,系统于次日统一定时结算,生成学生企业的经营结果及财务报表。四个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CEO、财务总监、运营总监、市场总监。

CEO:负责企业的战略制定、股本结构、股利分配 财务总监:负责企业的筹集资金、投资业务及财务分析等
运营总监:负责企业物资管理、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 市场总监:负责销售渠道铺设、广告投放、销售政策制定等

二、评分标准:学生成绩由系统自动出具。系统评分根据成本控制、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现金管理能力等六大类财务分析指标考核得分;以及股利分配、市场份额、研发能力、行业地位、履约能力等五大企业经营指标考核得分。

三、主要考核能力及涉及相关知识:

(1)考核能力

综合职业素质、管理决策能力、数据信息及文本信息采集能力、工具应用能力。

(2)所应用的理论知识

财务管理学: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财务分析、营运资本管理、筹资决策管理、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管理会计学: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存货决策

企业战略:宏观经济分析、市场环境分析、企业内部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战略规划、财务战略

市场营销:4P原则、定价策略、市场细分、产品生命周期

人力资源:人员招聘解聘、薪酬设置

区域赛

区域赛分两个环节,采用现场比赛的形式进行。

第一环节,比赛平台同校内赛,进行现场模拟实战比拼。比赛经营6期,比赛总时长为3小时,系统现场给出成绩。

第二环节,利用大赛提供专用分析工具解决实体企业问题。比赛时间3小时以内,系统现场给出成绩。

大赛提供专用的分析工具,并给出实体企业静态案例,由学生团队对经营结果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评价并出具向企业管理层汇报使用的企业经营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可以选择使用赛务组提供的工具,也可以自己设计工具使用。实体案例分析内容可涉及以下内容: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分析、本量利分析、杠杆分析、资本结构分析、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企业业绩评价、企业估值分析等。

评分标准

评分分为两部分:
第一环节模拟实战比拼(系统自动出具);
第二环节实体企业案例(系统自动出具);

考核能力

重点考核学生核心专业技能、商业头脑、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运用工具及创造工具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

奖项设置
校内赛(线上)

选手个人奖:校内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根据团队成绩确定奖项,获奖数量按比例取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大赛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指导教师奖:凡获得奖项的参赛队指导老师按照参赛队得奖等级确定优秀指导教师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如指导老师如有指导多个参赛队的,则按照所指导的参赛队获得的最高等级奖项颁发)。

区域赛(线下)

选手团队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获奖团队数量按比例取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大赛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大赛官方网站上公布获奖者的名单及所在单位。

指导教师奖:凡获得团体奖项的参赛队指导老师按照参赛队团体得奖等级确定优秀指导教师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